1900A的初期化
1900Ass初始化代碼:241,設置:0,功能等級:2。進入法:打開電源后按M鍵(鍵盤未鎖定)進入一級模式后按住M鍵不放約6秒后聽到嘀聲后既進入二級功能。 JUKI LK1903-LK1900高級設置 E-7:主軸位置不正確/主軸異常鎖定 CP是測試功能 CP-1:輸入信號測試 CP-2:XY原點檢索測試 CP-3:自動連續(xù)縫制 CP-4:主軸轉速測試 CP-5:輸出信號測試 CP-6:壓腳/切線原點測試 CP-7:抓線器原點測試 CP-8:系統(tǒng)軟件版本 重機LK-1900A錯誤代碼一覽表* E7 主軸鎖死 E10 圖案異常 E30 針桿位置錯誤 E40 超越縫制范圍 E43 擴大異常 E45 圖案數(shù)據(jù)異常 E50 暫停 E220 潤滑油補充通知* E221 潤滑油補充警告 E302 檢測到機頭翻倒* E303 Z相檢測異常* E305 切線刀位置異常 E306 抓線位置異常 E730 AB變換器不良* E731 UVW相變換器不良 E733 馬達倒轉* E811 電壓過高異常* E813 電壓過低異常 E901 馬達驅(qū)動器不良 E903* 脈沖馬達電源異常* E904* 繼電器電源異常* E905 SDC電路板過熱* E906 MAIN電路板過熱* E907 X原點檢索異常* E908*y" Y原點檢索異常 E910* 壓腳原點檢索異常* E913* 抓線原點檢索異常 ).擺梭的調(diào)整. A.用手旋轉皮帶輪,當針桿上升時,讓下刻線對齊針桿下套筒的下端.如果沒下刻線.在機針正確,下降到最低點的情況下,1).從針孔看過去,剛好可以看到梭托前端中部凸起的那條線,此時就是針桿的下刻線.2).針尖和中旋梭的2條分線叉底部剛好平.把梭殼取出來,用指頭伸進去,就可以感覺到針尖剛好碰到指頭. B.松動梭托的固定螺絲,將中旋梭壓腳鉤朝左右打開,拆下中旋梭壓腳. (注意)此時請注意不要讓中旋梭掉下來. C.要讓中旋梭的梭勾和機針的中心一致,此外梭托在前端可起到護針,防止針彎曲的作用,因此請調(diào)節(jié)梭托的前端和機針的間隙為0mm.然后擰緊梭托的固定螺絲. D.松動大旋梭固定螺絲,左右旋轉大旋梭調(diào)節(jié)螺絲,調(diào)節(jié)大旋梭的前后位置使機針和中旋梭的梭勾之間的間隙為0.05-0.1mm. E.調(diào)節(jié)了大旋梭的前后位置后,調(diào)節(jié)一下旋轉方向使機針和大旋梭的間隙為7.5mm.把大旋梭固定螺絲擰緊. (注意)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或是清潔了旋梭周圍以后,請在梭殼部以及油芯部少量的加點油后再使用.?。玻苿拥逗凸潭ㄇ械兜奈恢谜{(diào)整 a).固定切刀的標準位置:固定切刀和針孔導向器的間隙為0.5mm.間隙小于0.5mm時,在移動刀拉線時,用固定切刀的到刃部切線時,面線和底線都會被切的非常短.間隙大于0.5mm時,切線后留在布料上的線頭就會很長. b).固定切刀的標準高度:固定切刀的刀刃部和針孔導向器的高度為0.1-0.15mm.如果大于0.1-0.15mm的話,在移動刀拉線時,用固定切刀的到刃部切線時,面線和底線都會被切的非常短.高度不夠的話用螺絲刀撬一撬就好了. c).移動刀的標準位置:在切線操作前(待機時)從針板前端到切線拉桿(?。┑那岸说木嚯x為18.5mm. d).移動刀的標準高度:針孔導向器和移動刀的刀刃部的咬合量為0.15mm.高度不夠的話就加墊片就好了. e).移動刀和固定刀的高低差是0.25-0.3mm,小的話會引起切線不良. f).因為要同時切斷底線和面線,固定到的刀刃面就要保持0.2mm的傾斜度.大于或小于0.2mm時,就會有一根線切不斷.如果產(chǎn)生切線不良,針線會脫落的話,別的地方都沒問題了,那就要去檢查切線和壓腳原點傳感器的位置是否正常了.在試縫模式CP-6下進行原點檢索(打開啟動開關時),機架的2個基準孔和切線抬壓腳凸輪的基準孔要成3點一線.看不準的話可以用一根鐵棒插進去.如果不一致的話就是切線的相位異常了,需要調(diào)整: 1.啟動試縫模式CP-6?。玻忍ぐ暹M行切線和抬壓腳凸輪的原點檢索. ?。常_認機架的基準孔是否和切線抬壓腳凸輪的基準孔一致. ?。矗芯€抬壓腳凸輪的基準孔朝上時,松動固定螺絲,將傳感器安裝板往下調(diào)然后固定?。芯€抬壓腳凸輪的基準孔朝下時,松動固定螺絲,將傳感器安裝板往上調(diào)然后固定?。潭ê煤蟛忍ぐ暹M行切線抬壓腳的原點檢索,確認基準孔是否達到一致. ?。担磸筒僮魃厦妫玻袋c,直至達到一致. 注意:請確認好傳感器檢測板和傳感器不會相碰后,再鎖緊傳感器安裝板。 關于LK—1900高速電子套結機的幾點維修見解
LK—1900高速電子套結機是日本重機公司在LK—1850套結機之后,開發(fā)的套結與電腦相結合的新一代產(chǎn)品,是縫制行業(yè)較為理想的后套設備之一。由于該機設計時的局限性,使用時故障不斷。下面我想介紹本人在維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排除故障的解決方法,希望我的見解能給維修屆的同行有所幫助。
一、開機后,操作箱上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正常,按準備健,壓腳能自動上升,用腳踩踏板時,壓腳卻不降,也不能縫紉。
一般情況下,該機出現(xiàn)故障,操作箱上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屏都有故障符號顯示,提醒維修工是哪部分出了故障,該從哪方面排除。而對于上面提及的現(xiàn)象,機器并沒有警示提示,又該如何解決呢?
首先,我們應考慮到涉及壓腳動作的各個機構,找出壓腳動作的動力。從這點出發(fā),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促使壓腳動作的動力源來自機身后罩殼下的電磁閥。搞清當腳踩踏板時,電磁閥不能使壓腳再次動作的原因,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在無故障的正常情況下,腳踩踏板時,位于臺板下的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工作,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板;控制板在收到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工作信號后,立即斷開電磁閥電源,從而電磁閥釋放銜鐵,壓腳下降。當腳踏板繼續(xù)下踩時,套結縫紉的啟動開關傳感器工作,套結機則可正??p紉。這里的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、壓腳傳感器和套結縫紉的啟動開關傳感器,不管哪一只傳感器出現(xiàn)故障,縫紉機都不能正常工作。壓腳傳感器出現(xiàn)故障時,數(shù)據(jù)顯示屏通常顯示E—A,可根據(jù)E—A的故障提示,逐步排除。而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和套結縫紉的啟動開關傳感器,可以通過本機的自身檢測系統(tǒng)來測試是哪部分出了故障。檢測系統(tǒng)的檢測方法是: 打開電源的同時,按準備鍵和復位鍵
同時按P3鍵和選擇鍵,啟動維修等級測試
同時按P1、P2和P3鍵,模式將改為測試模式
按選擇鍵,電腦將進入測試程序
同時按P1鍵和P2鍵,進入程序2
再同時按下P1鍵和P2鍵,進入3的測試程序
進入3的測試程序后,在無故障情況下,踩下踏板,如圖1所示狀態(tài),計數(shù)器的顯示燈亮;繼續(xù)往下踩踏板,如圖2所示狀態(tài),速度顯示燈亮;若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有故障時,計數(shù)器顯示燈亮而且不熄;啟動開關傳感器有故障時,踩下踏板時,如圖2所示狀態(tài)時,速度顯示燈不亮。通過顯示燈的亮與熄,就能很快辨別是哪個傳感器出了故障,這樣排除故障時就有的放矢了。傳感器的故障有的是因機油的侵蝕、塵埃、灰絨的堵塞造成傳感器失靈,可用棉球沾少許酒精擦干則可;有的則是傳感器內(nèi)部的電阻或線路上的問題,可通過萬用表來測試或更換新的來排除故障。值得一提的是本機的傳感器有的是可以互用的。如壓腳傳感器和Y軸原點傳感器可互用,它們的規(guī)格是HD—0005700—OA;X軸原點傳感器、壓腳提升開關傳感器、套結縫紉的啟動開關傳感器和主軸傳感器,它們的規(guī)格都是HD—00013500—00。傳感器的故障找出來了,用腳踩踏板時,壓腳也能再次下降了,套結機也就能縫紉了。
二、小壓腳如何縫紉大套結
在縫制作業(yè)中常遇到要縫制長×寬為18×2mm的大套結,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暗藏著許多調(diào)試方面的問題。LK—1900電腦套結機在出廠時常常是如圖3所示,A×B為20×4.5和A×B為21×5.1mm兩種規(guī)格。而42針、56針和64針的大套結的規(guī)格為24×3mm,比隨機的壓腳規(guī)格大,而且都被本機自動鎖定不予呼出。
通常情況下,大套結就得按照規(guī)定用大規(guī)格的壓腳,似乎是不換壓腳就不可以縫紉的,其實不必換壓腳也是可以縫紉的,方法是發(fā)揮本機自動縮小圖案的功能,將大套結從儲存器中解鎖出來,具體的操作程序是:
按準備建和復位鍵的同時打開電源
按 送布前進鍵,(圖案)數(shù)據(jù)顯示由 過渡 再到
按準備鍵,縫制燈亮
按選擇鍵,選擇56針的圖案序號9
按 送布退后鍵,不可呼出的1將轉為可呼出的代號0
設定后,用準備鍵進行登記
這樣,56針的大套結9#圖案就被解鎖出來,用同樣的方法可解鎖42針和64針的大套結,解鎖后的大套結,可根據(jù)理論縮小的比值和實際縮小的比值相等的原則,求出X值與Y值。
(插入公式)
X值Y值出來了,大套結縮小的比率也就出來了,這樣42針的4#圖案、56針的9#圖案和64針的10#圖案也就很明朗的躍然紙上了。如圖8。根據(jù)客戶的意見,42針的大套結針數(shù)太稀,64針的大套結針數(shù)又太密,而56針的套結正好滿足了客戶的工藝要求。
三、套結機出現(xiàn)不正常的怪聲,嚴重時不套結,甚至斷針,出現(xiàn)如此故障,經(jīng)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是如圖4所示的牛角下軸松動引起的。
為了更好的弄清下軸的松動情況,可側翻機頭,拆下如圖5所示的y軸四只電機螺釘,小心拆下電機,下軸的松動可分軸向前后松動和齒輪之間的間隙過大引起的松動。下軸的前后松動可通過松開限位圈,如圖6所示的兩只螺釘A,向箭頭所示方向壓緊下軸,然后鎖緊限位圈上的兩只螺釘A,即可排除。
齒輪間的松動就是圖中所示的得H齒輪和工作齒輪間的間際松動。因為是新購機器,則可排除齒輪的易損這一可能。根據(jù)隨機的說明書提示,圖中所示K軸是根偏心軸。調(diào)整時,將限位圈緊貼機床C面,松開K軸的兩只大角鎖緊螺釘B和D,再向箭頭方向轉動K軸,左轉動,圖四中的牛角將間隙調(diào)整在0.1mm以下。調(diào)整后的軸能輕松的運轉,然后擰緊兩只六角鎖緊螺釘B和D。故障排除后,在安裝Y軸和電機時,應將Y軸電機按圖5中箭頭方向抵足,使電機齒輪和圖6中的正軸齒F不能間隙過大。否則的話,原有的故障排除了,新的故障又將出現(xiàn)。
四、通過更換壓腳組合附件,可靈活應付各種不同的縫紉要求
以往在生產(chǎn)休閑長褲時,客戶要求嵌線口袋處要如圖8中所示的D型半圓形裝飾結;在腳口邊上要有菊花狀裝飾結。半圓形裝飾結則是由操作工在平車上縫制一個半圓形,而后再到套結機上套結。由于沒有固定的軌跡,效果很不理想;菊花狀裝飾結則是送到繡花廠加工,現(xiàn)在有了1900電腦套結機問題就好解決了。通過拆下圖3中的長方形壓腳及有齒板,換上如圖7中所示的圖形壓腳和有齒板,再在控制板上插上一只專用裝飾結的集成塊,安裝后就能輕松自如的獲得如圖8所示的圖案。由于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大大的提高了生產(chǎn)效率。
總之,在維修縫紉機時出現(xiàn)的故障和遇到的問題都很多。從故障分析的情況來看,產(chǎn)生的原因也是錯綜復雜的。要想迅速的找出故障的原因,只有通過自己不斷的實踐和積累維修經(jīng)驗,用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的方法,仔細的檢查機器的各個機構及各個零件間的配合關系,才能準確的判斷故障所在及其產(chǎn)生的原因,以此便能迅速的排除故障,不至于延誤生產(chǎn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