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(yè)縫紉機
信息資訊
縫紉客APP安卓
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
導航:

780型珠邊機的調整與維修

  780型珠邊機的調整與維修
  主要技術規(guī)格
  縫紉速度:420~500rpm;
  針跡長度:Max=6mm,Min=0.5mm;
  線跡形式:手工線跡;
  縫線長度≤90cm;
  壓腳提升高度:8mm;
  壓腳提升方式:氣動;
  壓縮空氣壓力:0.5~0.8Mpa;
  電機轉速:3400rpm;
  輸入電源:220V50Hz。
  機器的操作
  線的選擇
  為使機器良好的工作,保證縫紉質量,建議選用德國、日本生產的縫紉線(樹脂涂膜的樹脂芯線或棉線)。
  穿線路徑
  從夾線器下的剪刀向左拉縫線,zui長不能超過90mm。打開電源,將縫制品放在壓腳下,用腳后跟踩腳踏板,封針將自動由封針氣缸提起,這時,將縫線放入機針缺口后就可以開始縫紉了。
  針腳疏密的調節(jié)
  首先要按下針腳調節(jié)按鈕,才能進行以下調節(jié):
  針腳疏密(長短)由針腳調節(jié)旋鈕調節(jié),從0~8針腳逐漸增大。
  珠點大小由珠點調節(jié)旋鈕調節(jié)。從0~6珠點逐漸增大。
  針腳的轉換
  通過按針腳轉換按鈕可以改變珠點的上下位置。當按鈕處于常態(tài)時,珠點在縫制品的可見面;當按下按鈕時,珠點在縫制品的背面。
  半針調節(jié)
  縫紉過程中需要補針時,可由半針按鈕來實現。腳踏板復位后,按一下按鈕,走半針。
  壓腳調節(jié)
  為適應不同的織物,可調節(jié)壓腳使織物平穩(wěn)均勻地移動而不損傷織物。順時針旋轉調節(jié)器壓力減?。环粗?,壓力增大。
  工作原理
  一個完整的縫紉周期由2個工作循環(huán)組成。
  *工作循環(huán)(完成織物表面的縫紉):機針帶線從上死點向下運動,刺入織物后不帶線回到上死點,上勾線鉤停在機針后的制動位置;
  第二工作循環(huán)(完成織物底面的縫紉):機針不帶線從上死點向下運動,刺入織物后帶線回到上死點,同時上勾線鉤勾住機針上的線。
  完成一個完整的縫紉周期:
  一、封針開合兩次;
  二、上勾線鉤做一次勾線;
  三、勾線大盤旋轉兩周(720°)。
  機器的調整標準及方法
  封針的標準位置及調整方法
  一、裝上機針,使機針缺口正對操作者,擰緊定針套。
  二、裝上封針,將封針放在機針的長針槽內,注意封針尖與機針的貼合力盡可能小,并確保封針沿機針直線運動且運動平穩(wěn)。機針和封針安裝的不合適會引起斷針和掛紗(既機針將織物的經緯紗掛起)等故障。
  三、當機針軸在上死點時,封針應封閉機針開口,并低過機針開口0.8~1.2mm(如圖3所示)。轉動螺母2,可調節(jié)封針的高度:順時針轉,封針升高;逆時針轉,封針下降。擰緊螺釘1使之固定。
  針軸的標準位置
  轉動手輪讓機針上行到上死點,調整針軸的高度,使機針尖距針板16mm;調整時要特別注意:確保針軸運動自如,機針尖沿直線運動,機針尖對準針板上的針孔中心。
  下送線鉤的標準位置及調整方法
  一、安裝下送線鉤3時,應使其尖部伸出其軸前0.3mm。
  二、轉動手輪,使下送線鉤3到達其行程末端。調節(jié)其高度,使其zui高點距針板底部為0.3mm。
  三、下送線鉤3移動到行程末端且在機針后時,下送線鉤3距機針2.5mm,同時其尖部的外部向機針左邊伸出0.3mm。
  四、機針與下送線鉤3的正確位置應是:當機針下行到下送線鉤3的鉤尖的高度時,下送線鉤3在機針后面到達其行程末端。
  護針頭的標準位置
  一、護針頭4用于縫厚料時防止折彎機針,起此作用的護針頭部位是短齒內邊。
  二、調節(jié)護針頭4,當機針從下死點上升2mm時,仍與護針頭4的短齒內邊接觸;當機針從下死點上升3mm時,機針不再與護針頭4的短齒內邊接觸。
  三、夾緊護針頭4,檢查是否正確。
  上勾線鉤的標準位置及調整方法
  一、裝上上勾線鉤5,使其鉤尖距針板16.3mm,與機針約成5o夾角,以避免回程時碰斷機針,可通過轉動上勾線鉤鉤座6來調節(jié)。
  二、上勾線鉤5在機針后的制動位置時,即第二工作循環(huán)末,上勾線鉤5回起始點時,上勾線鉤5的后部與封針套后面的間距應為1mm,可通過移動支架7來調節(jié)。
  下勾線鉤的標準位置
  一、用手向工作方向轉動手輪,使針軸下降到下死點再上升1.3mm時,下勾線鉤9到達機針的中心。
  二、做“一”工作前應先①檢查一下軸承銷10上的小軸承沿線的方向是否可自由旋轉;②檢查裝線盤8是否完全平滑,尤其在線通過的各點上(裝線盤8應經常清洗機油等殘物);③檢查下勾線鉤9清除任何痕跡,將與線接觸的各個面拋光。
  上述3點檢查是必須的,這是引起斷線和散線(既縫線起絲、起毛)等故障的主要原因。
  挑線鉤的標準位置
  一、為區(qū)分兩個挑線鉤,靠近操作者的稱為前挑線鉤11,其距裝線盤8的邊沿應有3.5~4.5mm的間隙;靠近機針的稱為后挑線鉤12,其距裝線盤8的邊沿應有5.5~8.0mm的間隙。
  二、在*工作循環(huán)周期時,前挑線鉤11在其行程的zui低點時,上勾線鉤5到達機針中心。
  三、當兩個挑線鉤到達其行程zui高點時,前挑線鉤11的鉤尖應高出裝線盤8的邊沿5mm。
  下送線叉的標準位置及調整方法
  一、下送線叉15的作用是將縫線送入機針上的缺口中且其部位A緊靠機針(其間距約為0.01mm)時可使機針不會彎曲;通過螺釘16可在下送線叉的支架上移動下送線叉15的位置。
  二、當下送線叉15向右在其行程的末端時,下送線叉15的部位B與裝線盤8右側的間距應為1.5~2.0mm。調節(jié)連桿17可調整其間距。
  三、下送線叉15的高度可通過彎曲下送線叉15來實現,下送線叉15與下送布牙的間距應為0.2~0.3mm,高出裝線盤8約0.5mm左右。
  針腳修正的調節(jié)
  一、順時針旋轉針腳調節(jié)旋鈕22到zui大位置。
  二、轉動手輪至第二工作循環(huán),當針軸下降到下死點時,珠點調節(jié)滾輪架18與擋塊19之間應有1mm的間隙。
  三、轉動珠點調節(jié)壓塊30上的調節(jié)螺釘31直至螺釘伸出壓塊1mm。
  四、以上是標準位置,旋轉針腳調節(jié)旋鈕22和珠點調節(jié)旋鈕23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時,通過調整珠點調節(jié)滾輪架18、擋塊19和珠點調節(jié)壓塊30三者之間的間隙可以改變珠點的大小。
  潤滑與保養(yǎng)
  為避免斷線、跳線、斷針等故障,必須定期潤滑和清潔機器,每周至少進行一次下列潤滑和保養(yǎng)工作;
  一、凸輪和齒輪應用專用齒輪潤滑油潤滑;
  二、機器所有運動件應用工業(yè)縫紉機油潤滑;
  三、除去機器非運動部件上的灰塵和殘物。
縫紉客APP
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(安卓)查看
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